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刺家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刺家
「刺家」一詞首見於《素問·長刺節論》,為中醫古籍中對針刺醫者的專稱。「刺」即針刺療法,為中醫外治法之一,而「家」在此指精通此道之醫者。刺家不僅需熟稔針具操作,更須深諳經絡理論、氣血運行及辨證施針之道,屬中醫針灸學之專業實踐者。
刺家之學術淵源
刺家的理論根基源於《黃帝內經》,尤以《靈樞·九針十二原》《素問·寶命全形論》為要典。《內經》強調「用針之要,在於知調氣」,刺家須掌握「虛則補之,實則瀉之」的原則,並依《靈樞·經脈》所述,明辨十二經脈、奇經八脈之循行與病候,方能精準取穴。
刺家之技術範疇
- 九針運用:
據《靈樞·九針論》,刺家所用針具分鑱針、圓針、鍉針、鋒針、鈹針、圓利針、毫針、長針、大針九類,各有所主。如毫針多用於調氣,鋒針宜於瀉血,刺家需依病情選用相應針具。 - 刺法流派:
刺家手法流派繁多,如《難經·七十八難》提「補瀉之法,非必呼吸出內針也」,後世發展出提插補瀉、捻轉補瀉、燒山火、透天涼等手法,皆需刺家依患者體質與病機靈活運用。 - 配穴理論:
刺家施術注重「經絡辨證」與「君臣佐使」配穴,如《針灸大成》載「百會一穴,可升提陽氣,配湧泉則引火歸元」,顯現刺家對穴位特性與配伍之深刻理解。
刺家與古典針刺理論
《素問·刺齊論》言「刺骨者無傷筋,刺筋者無傷肉」,強調刺家需掌握針刺深度與層次。此外,《靈樞·官能》提出「針所不為,灸之所宜」,說明刺家亦需通曉針灸並用之術,非僅拘於針刺。
刺家之術,上承《內經》微言,下啟歷代針法,其職能不僅在祛疾,更在調和陰陽,體現中醫「治未病」之核心思想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