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徐疾補瀉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徐疾補瀉為針刺補瀉法之重要門徑,乃《內經》針道核心技法之一,其理源於《靈樞·小針解》所載:「徐而疾則實,疾而徐則虛。」此術以針體出入之遲速分判補瀉,實開後世針刺手法之先河。
其法究天人之際,參陰陽之變。補法當緩徐進針,如春土納種,令經氣漸蓄;針至應深之處,行手法畢,即速提針外出,猶若夏陽升發,使正氣留駐腠理。此謂「三進一退」或「二進一退」之法,暗合「陽生陰長」之機,可引衛氣從陽引陰,填補經脈空虛。
瀉法則反其道而行,進針如鷹隼搏兔,疾透腧穴;待針下得氣,緩慢分層退針,似秋葉徐墜,令邪隨針引,自里達表。此即「一進三退」或「一進二退」之旨,符合「陰平陽秘」之理,能導營氣從陰引陽,疏通經絡壅滯。
《素問·陰陽應象大論》云:「審其陰陽,以別柔剛。」徐疾之法正蘊此義。補法則「徐內疾出」,以柔濟剛,令陽氣徐徐入里;瀉法取「疾內徐出」,以剛制柔,使陰邪層層外透。後世醫家更結合提插、捻轉諸法,使補瀉效驗愈顯。
此法深合經絡氣血運行之道。補法之緩進速退,猶如江河築堤,使正氣內守;瀉法之速進緩退,仿若開閘洩洪,令邪有出路。觀《難經·七十八難》所言:「補者,隨經脈推而內之;瀉者,迎經脈動而伸之。」徐疾補瀉實為此理之具體顯現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