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醫家<徐師曾>的簡介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徐師曾(1517年-1589年),字伯魯,號魯庵,吳江(今屬江蘇)人。幼先習儒,長而博學,兼通醫卜、陰陽等。將其友沈承之(子祿)所著關於經絡之書稿續編成《經絡全書》兩卷。(1576年)。初僅有傳抄本行世,後由尤乘等增訂刊行(1688年)(因歷經傳寫,誤題為「師魯」著)。又撰有《醫家大法》兩卷。

《經絡全書》是一部關於經絡學說的著作,由徐師曾續編而成。書中詳細論述了經絡的起源、分布、功能、主治等內容,並附有大量圖表,對後世研究經絡學說有著重要影響。

《醫家大法》是一部關於中醫臨床的著作,由徐師曾撰寫。書中系統論述了中醫的診斷、治療、調理等內容,並附有大量醫案,對後世中醫臨床有著重要影響。

徐師曾是明代著名的醫學家,他所著的《經絡全書》和《醫家大法》都是中醫學的重要著作,對後世影響深遠。

以下是《經絡全書》的部分內容:

經絡者,氣血所行之道也。氣血之行,有常有變。常者,即十二經脈也。變者,即十二經脈之別絡也。十二經脈者,手足三陰三陽各[六脈](/dic/7308),合為十二。別絡者,十二經脈之別出者也。

十二經脈,起於手足之端,循行於四肢百骸,內屬於臟腑,外絡於皮毛,溝通表里,貫穿上下,為人體氣血運行的通道。十二經脈分為陰陽兩大類,手足三陰三陽各六脈,合為十二。陰經主藏精,[陽經](/dic/18202)主疏泄。陰經多屬於臟,陽經多屬於腑。陰經多走於里,陽經多走於表。陰經多主靜,陽經多主動。

十二經脈的別絡,是十二經脈的分支。別絡有四種:一是十二經脈的支脈,二是十二經脈的絡脈,三是十二經脈的孫脈,四是十二經脈的浮絡。十二經脈的支脈,是十二經脈的分支,分布於四肢百骸。十二經脈的絡脈,是十二經脈的聯絡,聯絡於十二經脈之間。十二經脈的孫脈,是十二經脈的細支,分布於皮膚和肌肉之間。十二經脈的浮絡,是十二經脈的淺支,分布於皮膚之上。

經絡是人體氣血運行的通道,十二經脈是經絡的主幹,別絡是經絡的分支。經絡的功能是溝通表里,貫穿上下,運行氣血,濡養臟腑,營潤四肢百骸。經絡的病變,主要表現為經絡不通,氣血不暢。經絡不通,可導致臟腑功能失調,四肢百骸失去濡養,出現各種疾病。

經絡學說是中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,它對中醫的診斷、治療、調理等方面有著重要的作用。```