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醫家<徐叔響>的簡介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徐叔響,南北朝劉宋時期著名醫家。祖籍東莞姑幕(今山東諸城),後寓居丹陽(今江蘇南京)。為徐秋夫之子,承襲家學,深研醫理,在針灸與方劑學領域卓有成就。

徐氏承繼其父徐秋夫之針灸學術,尤精於經脈孔穴之學。所撰《針灸要鈔》一卷,乃輯錄針灸臨證要訣,反映南北朝時期針灸療法之發展。該書雖佚,然據《隋書·經籍志》載錄,可證其於當時針灸學之影響。

在方劑學方面,徐叔響博采眾方,結合臨證經驗,編撰多部醫籍。如《雜病方》六卷,彙集中醫內科雜病治療方藥;《療少小百病雜方》三十七卷,專論小兒常見病證治,體現南北朝兒科醫學之進展。另有《雜療方》二十卷,內容廣涉各科證治,反映其臨床涉獵之廣。

針對當時盛行寒食散之風氣,徐氏著《解寒食散方》六卷,詳述寒食散中毒之解法,顯示其對藥毒救治之深入研究。另撰《療腳弱雜方》(或稱《腳弱方》)八卷,為早期專論腳氣病(維生素B1缺乏症)之著作,結合中醫「腳弱」理論,提出相應治法,對後世腳氣病治療啟發甚大。

徐叔響之醫學成就,既承襲家學,又兼收並蓄,在針灸與方劑領域均有建樹。其著作雖多散佚,然通過史籍記載,仍可窺見南北朝時期中醫學術之豐富面貌,對研究該時期醫學發展具有重要價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