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徐夏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徐夏,字可豫,號神翁,元代華亭(今上海市松江)人。曾任海鹽州醫學教授,為當時著名醫家。其學術根基深厚,尤精《靈樞》、《素問》等經典醫籍,並在此基礎上形成獨特的診療思想。
學術思想與診療特色
- 體質辨證為先
徐夏重視患者體質差異,強調「因人施治」。他認為,同一病症,因患者陰陽盛衰、氣血虛實不同,用藥需隨之調整。例如:體質虛弱者,忌用峻猛攻伐之品;而實證患者,則需及時疏通,避免藥力輕緩而貽誤病情。此觀點與《內經》「辨證求因」之說一脈相承。 - 權衡病情緩急
其臨床注重辨別病勢之輕重急緩。急性病如風寒外感,主張速解表邪,用藥果斷;慢性病如虛勞內傷,則提倡緩圖調理,注重臟腑平衡。這種思想體現了《傷寒雜病論》「急則治標,緩則治本」的治療原則。 - 靈活用藥之道
徐夏擅長根據病機變化靈活加減方藥。如治療濕邪為患時,若見熱象,則佐以黃芩、梔子清熱;若兼脾虛,則配伍白朮、茯苓健脾化濕。此種「隨證變通」的手法,反映其對中醫「同病異治」理論的深刻理解。
歷史評價與影響
元代醫林對徐夏評價甚高,因其辨治精準,所療多效。其學術觀點對後世中醫個體化治療思路的發展有一定啟發,尤其對江南醫家重視體質與環境因素的理念影響深遠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