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醫家<徐行>的簡介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徐行

徐行為明末清初及清代兩位同名醫家,分屬不同時期與地域,各自於中醫學領域有所貢獻。

明末清初醫家徐行

生平與學術背景

徐行,字周道,歸安(今浙江吳興)人。早年因病自習醫經醫方,深研典籍,精通脈診,尤擅傷寒之學。其學術承襲張仲景《傷寒論》之脈絡,並結合臨床實證,對傷寒病機與辨證論治有獨到見解。

著作與學術貢獻

  1. 《傷寒論遙問》十四卷(1672年)
    此書為徐行對《傷寒論》之闡釋與發揮,以問答形式探討傷寒六經辨證、方劑運用及病機轉化,補充後世醫家對仲景學說的理解。
  2. 《傷寒續論遙問》四卷
    內容延續前書,進一步論述傷寒變證及合併症之治療,並附有《張仲景傷寒原方遙問》,詳析仲景原方的配伍原理與臨床應用。
  3. 《脈經直指碎金集》
    此書未見刊行,據推測應為脈學專著,或結合《脈經》與個人診脈經驗,探討脈象與病證關聯。

學術特色

徐行注重傷寒病的脈證合參,主張以脈象佐證六經辨證,並強調方藥之精當配伍。其著作反映其對仲景學說的深刻理解,並融入個人臨床經驗,對清代傷寒學派發展有一定影響。

清代醫家徐行

生平與學術背景

徐行,字安步,一字鑒泉,長洲(今江蘇蘇州)人。其學術偏向經典詮釋與醫學教育,著作多為入門導引之作。

著作與學術貢獻

  1. 《內經旁訓》
    此書為《黃帝內經》之註解,以簡明語言闡釋經文要義,便於初學者理解陰陽五行、臟腑經絡等基礎理論。
  2. 《醫學蒙求》四卷(1804年)
    為醫學入門教材,採韻文形式編撰,內容涵蓋診法、藥性、方劑等,便於誦記。其體例仿照傳統蒙學書籍,在清代醫學教育中具有一定實用價值。

學術特色

徐行擅長以通俗方式傳達深奧醫理,其著作展現對《內經》理論的簡化與系統化整理,並注重醫學知識的普及性,反映清代醫家對醫學教育之重視。

總結

兩位徐行雖同名,然所處時代與學術專長各異。前者精研傷寒,承仲景之學;後者致力經典詮釋與醫學教育,二者皆於中醫學發展過程中留下重要著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