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醫家<徐延祚>的簡介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名詞介紹
徐延祚(1846年-1911年),字齡臣,奉天錦縣(今屬遼寧)人。光緒元年(1875年)行醫於京師。博覽群書,包括日本、朝鮮醫籍。臨證多效,曾供職於太醫院。撰《醫粹精言》四卷(1895年),論及內科雜症及用藥等。次年纂《醫意內景圖說》(一名《臟腑圖說》),合中西醫解剖生理而釐訂之。同年集《醫意》(一名《醫意初編》)兩卷。尚有《醫醫瑣言》兩卷(1897年)。以上四書,合刊為《奉天徐氏鐵如意軒醫書四種》(一名《錦縣徐氏醫書四種》)。
徐延祚是清代著名的醫學家,他博覽群書,包括日本、朝鮮醫籍,臨證多效,曾供職於太醫院。他著有《醫粹精言》四卷,論及內科雜症及用藥等;《醫意內景圖說》(一名《臟腑圖說》),合中西醫解剖生理而釐訂之;《醫意》(一名《醫意初編》)兩卷;《醫醫瑣言》兩卷。以上四書,合刊為《奉天徐氏鐵如意軒醫書四種》(一名《錦縣徐氏醫書四種》)。
徐延祚的醫學思想主要體現在《醫粹精言》中。他在《醫粹精言》中提出了“醫學之道,在於明理、明法、明用”的觀點。他認為,要成為一名優秀的醫生,必須要具備三個條件:一是要明理,即要了解人體的結構和功能,以及疾病的發生和發展規律;二是要明法,即要掌握各種診斷和治療方法;三是要明用,即要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,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法。
徐延祚的醫學思想對後世的醫學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。他是中國近代醫學的先驅者之一,他的醫學思想為中國近代醫學的發展奠定了基礎。
以下是《醫粹精言》中的部分內容:
- 論及內科雜症及用藥等
“內科雜症,多由飲食失節,或因勞倦過度,或因感受外邪,或因情志不遂,或因臟腑功能失調而致。其症狀繁多,治療方法亦各有不同。但總的來說,治內科雜症,必須要辨證施治,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,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法。切不可盲目用藥,以免加重病情。”
- 合中西醫解剖生理而釐訂之
“中醫和西醫都是研究人體的學科,但兩者在解剖生理學方面存在一些差異。中醫認為人體是由五臟六腑、經絡等組成,而西醫認為人體是由細胞、組織、器官等組成。因此,在研究人體的結構和功能時,中醫和西醫需要各取所長,相互補充。徐延祚在《醫意內景圖說》中,就將中醫和西醫的解剖生理學進行了整合,提出了一個比較完整的人體結構和功能模型。這一模型為後世的醫學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參考。”
- 集《醫意》(一名《醫意初編》)兩卷
“《醫意》是徐延祚的代表作之一,全書分為兩卷。第一卷主要講述了中醫的基本理論和診斷方法;第二卷主要講述了中醫的治療方法。《醫意》內容豐富,論述精闢,是一部難得的醫學著作。”
- 尚有《醫醫瑣言》兩卷(1897年)
“《醫醫瑣言》是徐延祚晚年的著作,全書分為兩卷。第一卷主要講述了中醫的臨床經驗;第二卷主要講述了中醫的養生方法。《醫醫瑣言》內容實用,見解獨到,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