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醫家<徐彥純>的簡介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徐彥純(?-1384年),字用誠,元末明初著名醫家,浙江會稽(今紹興)人。
學術背景
徐氏早年習儒,後轉攻醫術,私淑朱丹溪之學,深受金元四大家思想影響。其學術根基以《黃帝內經》為本,兼採劉完素(寒涼派)、李東垣(補土派)、朱丹溪(滋陰派)等諸家學說,並融入個人臨床心得,形成獨特的理論體系。
著作與醫學貢獻
- 《醫學折衷》
為徐氏代表作,原書以病證分類,涵蓋中風、痿證、傷風、痰飲等十七類,每類先列《內經》理論,繼承劉完素、李東垣、朱丹溪等醫家論述,並附以按語闡發己見。內容兼備理論與臨床方藥,體現其「折衷諸家,執中致和」的學術特色。此書後經明代醫家劉純增補二十三類,並加註解,擴編為五十卷,改名《玉機微義》(1396年刊行),成為明代重要的綜合性醫籍。 - 《本草發揮》
全書四卷,輯錄金元時期醫家對近三百種藥物的論述,以性味歸經、功效主治為核心,尤重朱丹溪、張元素等藥理學說。書中不僅匯聚諸家見解,更注重藥物配伍與臨床應用,反映元代本草學的發展脈絡,對後世藥物學研究具參考價值。
學術特點
徐彥純治學嚴謹,強調「以經為綱,以論為目」,其著作體現以下特點:
- 兼收並蓄:融合金元各派理論,尤重朱丹溪「陽常有餘,陰常不足」之說,臨床注重滋陰降火。
- 注重辨證:在《醫學折衷》中,對中風、痰證等病機分析細緻,如將中風區分為「真中風」與「類中風」,體現辨證分型的進步。
- 方藥結合:提倡「因證製方」,書中收錄諸如二陳湯、四物湯等經典方劑,並詳述加減化裁之理。
歷史評價
徐彥純上承金元醫家革新思潮,下啟明代醫學總結之風,其《醫學折衷》被視為元代醫學理論向明代過渡的關鍵著作。劉純在增補時評其「採擇精詳,議論公正」,後世亦公認其對整合金元醫學流派具里程碑意義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