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醫家<徐悅>的簡介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徐悅
徐悅為隋代著名醫家,專精於針灸與雜病治療,其醫學著作反映了當時中醫理論與臨床實踐的發展。據史料記載,徐悅著有《體療雜病疾源》三卷,系統探討各類雜病的病因病機,並提出相應的治療原則,內容可能涉及內科疾病的辨證分型及方藥運用,然該書已佚,未能流傳後世。
此外,徐悅與同時代醫家龍銜素合著《針經並孔穴蝦蟇圖》三卷,此書結合針灸理論與經絡穴位圖示,以「蝦蟇圖」形象化呈現經脈循行與腧穴定位,對針灸學的教學與臨床應用具重要意義。書中可能援引《黃帝內經》之針法理論,並進一步闡釋刺灸技巧與禁忌,惜亦散佚,僅能從後世醫籍引述窺其片段。
學術背景與影響
隋唐時期,中醫針灸學蓬勃發展,徐悅之著作反映當時醫家對經絡辨證的重視。其《針經》可能參考《明堂孔穴》等早期針灸文獻,強化穴位的治療配伍,如五輸穴、原絡配穴等法。而「蝦蟇圖」之繪製,似承襲古代經脈圖像傳統,類似馬王堆帛書《足臂十一脈灸經》的視覺化表達,有助於針灸傳授。
雜病治療思想
《體療雜病疾源》雖佚,然隋代醫家普遍強調「病源候論」,如巢元方《諸病源候論》即系統分類疾病,推測徐悅之書亦可能按風、勞、氣、血等病因歸納雜病,並結合臟腑辨證,如肝氣鬱結、脾濕蘊滯等證型,對後世病因學發展或有啟發。
徐悅之著述雖未完整存世,但其融合針灸與雜病治療的學術方向,體現了隋代醫學多元整合的特色,於中醫文獻史與臨床實踐皆具參考價值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