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許諶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許諶
許諶,字符孚,號婁愚,明代婁東(今江蘇太倉一帶)人,為當時頗具盛名之醫學家。其醫術精湛,曾師從元代末年至明初名醫王履(字安道),深得王履學術精髓。王履乃金元四大家中朱震亨(丹溪)之弟子,以融合河間學派與丹溪學派理論著稱,故許諶之醫學思想亦承襲此脈絡,兼具清熱瀉火與滋陰降火之特色。
學術淵源與醫術特色
- 師承脈絡:
王履不僅精於傷寒學,更擅長結合臨證經驗,修正前人學說,如其在《醫經溯洄集》中對《傷寒論》的批判性繼承。許諶既得王履真傳,其臨床辨證必受「重辨證、輕拘方」之影響,強調因證制方,而非固守成法。 - 理論發揮:
許諶所處時代正值溫補學派興起前夕,醫界對陰陽平衡與火熱病機之爭議甚多。據推測,許諶可能延續王履之學,重視火熱致病理論,臨床或善用黃連解毒湯、知柏地黃丸等方,以清熱與滋陰並重。 - 診療風格:
明代醫家多重視脈診與望診,許諶既為名師之徒,當精於此道,尤可能擅長從舌象與脈象細微變化辨別虛實火候,例如以「左寸脈數」斷心火亢盛,或從「舌絳少苔」察陰虛內熱。
歷史評價與影響
許諶雖無專著傳世,然其名噪一時,反映其臨床療效卓著。明代地方志或私人筆記中,或可見其治驗案例,惜史料散佚,今人僅能從師承脈絡推測其學術傾向。其生平亦彰顯吳門醫派(蘇州一帶)在明清醫學傳承中之樞紐地位,上承金元四大家,下啟溫病學說,為中醫理論演進之關鍵環節。
附註:王履亦為首創「溫熱病」獨立於傷寒之外論述之先驅,許諶若繼承此觀點,或對後世吳又可《溫疫論》、葉天士「衛氣營血」理論有一定啟發作用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