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醫家<許道幼>的簡介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許道幼
許道幼,南北朝時期著名醫家,高陽(今屬山東)人,曾任梁朝員外散騎侍郎。幼年因母親患病而立志習醫,潛心鑽研醫術,終成一代名醫。他重視醫德與孝道,曾告誡其子:「為人子者,嘗膳視藥,不知方術,豈謂孝乎?」強調習醫不僅是濟世之術,更是盡孝之道。其孫許智藏承其衣缽,亦為當時知名醫家,足見家學淵源深厚。
中醫專業背景與貢獻
- 醫術特點
許道幼生於南北朝時期,正值中醫理論與臨床經驗快速積累的階段。此時《黃帝內經》《傷寒雜病論》等經典已廣泛流傳,醫學分科漸趨細緻。許氏醫術高明,推測其理論基礎應結合當時主流學說,如臟腑經絡辨證、氣血津液調理等,並可能在方劑配伍或診法(如脈診、望診)上有獨到見解。 - 孝道與醫學結合
許道幼提出「嘗膳視藥,需通方術」的觀點,反映中醫「醫孝相通」的傳統。古代醫家認為,調理飲食(食療)與藥物運用(藥治)需兼顧,方能體現照顧親長之責。此理念與《千金要方》中「上醫醫未病」的思想相呼應,強調預防與調養的重要性。 - 家學傳承
其孫許智藏延續家族醫學傳統,顯示許氏可能系統性整理醫案或著述,可惜未見傳世典籍記載。南北朝醫家多師承家學或私淑經典,許氏家族或擅長某一專科(如內科、本草),唯具體學術內容因史料有限,難以詳考。 - 歷史影響
許道幼代表南北朝士人兼習醫術的現象,凸顯中醫「儒醫」文化的萌芽。此時期醫者常兼具文人與醫者雙重身份,促進了醫學理論與臨床實踐的結合,為隋唐醫學集大成奠定基礎。
小結
許道幼以孝促醫、以醫弘孝,其生平體現中醫「仁術」核心,家族傳承更反映南北朝醫學教育的家學特質。雖史料簡略,然其言論與後嗣成就,足證彼時醫者對社會倫理與醫學專業的雙重貢獻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