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醫家<許宏>的簡介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許宏(1341-1421年),字宗道,明代建安(今福建建甌)人,為儒醫兼修的著名醫家。其學術生涯融合儒家經典與醫學實踐,尤精於傷寒之學,對《傷寒論》的闡釋與方劑分類有獨到見解,對後世中醫理論發展影響深遠。

學術貢獻

  1. 《金鑒內台方議》
    此書為許宏的代表作,共十二卷,系統性地將《傷寒論》一百一十三首方劑依劑型分為湯、散、丸三類,並逐方剖析其組方原理與辨證要點。許宏以儒家"格物致知"的精神,結合臨床經驗,探討仲景方藥的君臣佐使配伍与六經辨證關係。例如:

    • 桂枝湯的分析,強調其"調和營衛"之功,闡釋芍藥與桂枝相配的陰陽互濟之妙。
    • 承氣湯類方中,區別大小承氣湯的攻下力度與適應證差異,體現"同病異治"思想。
      此書被視為明代傷寒學派的重要文獻,對清代柯琴、徐靈胎等醫家的方論研究有直接啟發。
  2. 《湖海奇方》
    據記載,此書收錄民間驗方與臨床心得,內容或涉及疑難雜症的治法與地方藥物應用,惜未見傳世,僅見於部分醫籍引述,推測可能包含福建地區的特色療法。

學術背景與影響

許宏所處的明代,正值傷寒學派與溫病學派交替之際。其研究承襲宋金元醫家(如成無己、朱肱)的註釋傳統,並開創以劑型分類解構《傷寒論》的先河。其學術特點有二:

  • 以方證為核心:透過方劑反推六經病機,強化"方證對應"的臨床思維。
  • 融儒入醫:以儒家"執中致和"思想解讀方義,如論小柴胡湯時,以"和解"喻人體氣機樞紐之平衡。

許宏的著作雖流傳不廣,但其對方劑學的系統化整理,為後世研究《傷寒論》提供方法學範例,亦反映明代醫家"尊經崇古"與"實用創新"並行的學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