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醫家<許洪>的簡介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南宋醫家許洪生平與醫學貢獻
許洪,字可大,武夷(今屬福建)人,為南宋時期著名醫家。出身醫學世家,其祖父與父親皆為當地頗負盛名之醫者,家學淵源深厚。許洪早年於四川總領所檢察惠民局任職,因醫術精湛,後受朝廷敕封為太醫助教,顯現其在官方醫藥體系中之重要地位。
校訂《太平惠民和劑局方》與《和劑指南總論》
許洪之主要醫學成就在於對《太平惠民和劑局方》之校訂與補充。此書為宋代官方頒行之重要方劑典範,收錄當時臨床常用之成方。嘉定元年(1208年),許洪對此書進行系統性整理,並依據本草學理論,逐一註明方中藥物之性味、功效及配伍原理。此外,他更進一步附入《得效名方》及其他實用方劑,使內容更臻完備。
為便於後世醫者理解方劑製備與應用,許洪另撰《和劑指南總論》(亦稱《藥石炮製總論》),冠於《太平惠民和劑局方》篇首。該書不僅闡釋方藥之炮製方法,更深入剖析藥物相互作用與臨床加減原則,反映宋代中醫方劑學之嚴謹性與實用性。此著作後世多附於《太平惠民和劑局方》之後刊行,成為研究宋元時期製藥技術與方劑理論之重要文獻。
中醫藥學理論之體現
許洪之工作,體現中醫「方藥相須」之核心思想。其對藥物性味(四氣五味)、歸經(藥物作用部位)、升降浮沉(藥效趨向)之註解,延續《神農本草經》以降之本草學傳統,並結合宋代醫家對藥理之新見解。所附方劑更彰顯「辨證論治」原則,強調隨症加減之靈活性,如針對不同體質或病勢調整劑量與配伍,此亦符合宋代以後中醫臨床細分化的發展趨勢。
對炮製學之貢獻
《和劑指南總論》中詳述藥材炮製技術,如酒製、醋製、蜜炙等法,此與中醫「製毒增效」理論密切相關。通過特定加工降低藥物毒性(如半夏薑製),或改變藥性以增強療效(如大黃酒製緩瀉下之性),反映宋代藥學工藝之進步,亦為後世中藥炮製學奠定基礎。
許洪之著作不僅保存宋代官方醫藥標準,其結合臨床實用與理論註解之編纂方式,更影響元明時期方劑學發展,至今仍為探討傳統中醫藥製劑與應用之重要參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