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許奭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許奭,南北朝至隋朝時期著名醫家,祖籍高陽(今屬山東)。仕梁期間,曾任太常丞、中軍長史等職,在醫術上造詣深厚,與同時代名醫姚僧垣齊名,並稱南北醫林之冠。

醫術特色與成就

許奭精研《黃帝內經》《傷寒雜病論》等經典,臨證重視陰陽五行與臟腑經絡理論,擅長透過脈象辨析病機。其處方用藥以「奇效」著稱,融合當時南北醫派之長,尤擅調理氣血失和與外感熱病。史料載其治療疑難雜症時,常以簡練方劑見功,如活用「經方」加減化裁,體現「藥簡力專」的中醫辨治思想。

家學傳承

許奭之子許澄承襲家學,亦成為隋代知名醫家,父子並稱「二許」,反映其學術影響力。許氏一脈的醫案與經驗,對後世中醫方劑學與臨床辨證有所啟發,部分診療思路可見於唐代《千金方》等醫籍的引用與發揮。

歷史評價

許奭與姚僧垣同為南北朝至隋過渡時期的醫界代表人物,其融合理論與實務的風格,為中醫學在亂世中的承先啟後發揮關鍵作用。雖個人著作未直接傳世,但其學術脈絡通過歷代醫書轉載得以留存,成為研究中古醫學發展的重要線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