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許希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宋代醫家許希,字叔微,開封(今河南)人,精研醫道,尤擅針灸之術。其醫術精湛,因以針法治癒宋仁宗痼疾而顯名於世,仁宗賜予翰林醫官之職,許希遂奏請以所賜建扁鵲廟,以彰醫聖之功,後官至殿中省尚藥奉御,職司皇室醫藥。
許希於針灸之道造詣尤深,所著《神應針經要訣》一書,雖未見行世,然據其生平事蹟及宋代醫籍所載,可推知其針法承襲《內經》、《難經》之旨,重視經絡辨證與補瀉手法。書中或載獨特取穴要訣,強調「神應」之效,即針刺時講究醫者精神專一與患者氣血感應,此與《黃帝內經》「守神」「得氣」之說一脈相承。
考宋代針灸學發展,許希所處時代正值王惟一鑄造針灸銅人、刊行《銅人腧穴針灸圖經》,其針法或受此影響,重視腧穴定位之精準。其治療仁宗疾證,當屬宮廷醫案中「以針愈危」之典型案例,可窺見宋代針灸治療急重症之水平。許希建扁鵲廟之舉,亦反映宋代醫家尊崇扁鵲為「鍼砭之祖」的傳統,與當時官方醫學祭祀制度相合。
從中醫理論而言,許希針術可能深諳「通其經脈,調其血氣」(《靈樞・九針十二原》)之要義,善用特定穴組調理臟腑氣機。其「神應」之說,實含「治神」「守機」的高階針法思想,即《素問・寶命全形論》所云「凡刺之真,必先治神」的臨床實踐。雖原書失傳,然其以針奏效的事蹟,足證北宋針灸學在理論與技術上已達相當高度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