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醫家<許孝宗>的簡介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許孝宗,唐代著名醫家,一作許孝崇,具體生卒年及籍貫已不可考。其在醫學領域的貢獻主要體現在參與編修官方藥典及其個人著述。

許孝宗曾任尚藥奉御,此職爲唐代掌管宮廷藥政的要職,負責御用藥物的調配與監督。顯慶二年(657年),唐高宗敕命許孝宗與許敬宗、李績等二十餘位醫官及文臣共同編纂《新修本草》(又稱《唐本草》)。此書為中國歷史上首部由官方頒行的藥學專著,共54卷,收錄藥物850種,並首創以彩繪藥圖輔助文字說明的方式,對後世本草學發展影響深遠。《新修本草》不僅繼承了《神農本草經》與《本草經集注》的學術體系,更融入唐代初期藥物學的新發現,如安息香、龍腦等外來藥物,體現了當時中藥學的國際交流成果。

除參與官方修典外,許孝宗另撰有《篋中方》三卷。此書屬方劑學著作,內容可能集錄臨床驗方及宫廷秘方,反映唐代醫家對實用療法的重視。雖原書已佚,但從書名推測,其性質或類似孫思邈《備急千金要方》中之簡便急救方,便於隨身攜帶以應急症。

在中醫理論方面,唐代為方劑學與藥物學整合的關鍵時期,許孝宗等醫官的貢獻,既強化了藥物分類的系統性,也推動了「辨證用藥」原則的實踐。《新修本草》中對藥物性味、歸經的詳盡記載,為後世溫病學派與金元四大家的理論發展奠定了基礎。許孝宗之職務與著作,彰顯了唐代醫學在官學體系下的嚴謹性,以及中醫藥學從經驗積累向理論規律化轉型的歷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