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醫家<許學文>的簡介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許學文

生平與學術背景
許學文,明代醫家,安徽合肥人。早年習儒,後專攻醫學,尤擅痘科(即天花及小兒痘疹治療)。其學術淵源融合儒家「仁術」思想與中醫臨床實證,強調「辨證精微,用藥簡當」,於江淮一帶醫名卓著,活人無算。

著作與學術貢獻

  1. 《痘科約言》
    本書為許氏痘科經驗集要,以「約而能賅,簡而明備」為特點,系統闡述痘疹病因病機。書中提出「痘由胎毒,感時氣而發」的理論,繼承《黃帝內經》「正氣存內,邪不可干」思想,重視小兒體質調護,並詳列痘疹各期(發熱、見點、起脹、灌漿、收靨、結痂)的辨證要點與治法。用藥上,善以「托裡透毒」為法,兼顧脾胃氣血,避免過用寒涼克伐。
  2. 《保赤正脈》
    此書專論小兒養護與疾病防治,強調「稚陽未充,稚陰未長」的生理特點,主張調理乳母飲食、節制餵養,並收錄多首外治方,如藥浴、敷貼等法,以應對小兒拒藥之難。書中亦援引錢乙《小兒藥證直訣》學說,結合五臟證治,展現明代兒科與痘科的學術交融。
  3. 《孫真人寶訓》(佚)
    據傳為許氏輯錄孫思邈《千金方》精要,旁參己見,推崇「大醫精誠」之德,可惜未見刊行,內容散佚。

學術特色與影響
許氏痘科承襲南宋陳文中《小兒痘疹方論》溫補學派之長,卻不拘泥溫托,主張「審證為先,寒溫得宜」,對明末痘科診治影響頗深。其著作中多見「五行生剋」與「臟腑經絡」理論的靈活運用,如以「心主血,痘疹紅活為順」判預後,並注重「望疹色、察神氣」的診法細節,反映明代醫家重實證、輕玄談的臨床傾向。

附註
許氏生平見載於地方誌與民間醫籍,然其醫案傳世甚少,學術全貌或仍有待考掘。同時期中醫家萬全(密齋)亦精痘科,與許氏理論互有參照,可窺見明代兒科醫學之鼎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