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許智藏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許智藏,南北朝至隋朝時期著名醫家,祖籍高陽(今屬山東)。其祖父許道幼即為當世名醫,家學淵源深厚。許智藏自幼承襲家業,精研醫理,於陳朝時任散騎常侍,隋朝建立後,獲授員外散騎侍郎。
在醫術方面,許智藏深得《內經》《難經》之精髓,擅長脈診與辨證施治。隋文帝時期,曾為皇室成員診治,其診斷精準,用藥得當,深受文帝賞識。至隋煬帝時,更常侍禦前,為帝王診病處方,療效顯著,足見其醫術之高超。
許智藏的醫學思想融合了當時的主流學說,尤其重視臟腑辨證與經絡理論。其臨證注重四診合參,強調「望、聞、問、切」的綜合運用,並能靈活運用針灸與方藥相結合的治療方法。在處方用藥上,他講究君臣佐使的配伍原則,並善於根據患者體質差異調整劑量,體現了中醫「因人制宜」的治療特點。
由於許智藏常年服務於宮廷,其醫案多見於皇室貴族的疑難雜症,對後世中醫宮廷醫學的發展有一定影響。其診治經驗雖未見專著流傳,但其醫術在當時極受推崇,為隋代重要醫家之一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