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呴嗽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呴嗽是一種病名,指的是咳嗽同時伴隨著氣喘,且喉中有哮鳴聲。這種症狀在《普濟本事方》卷二有所提及,在冷哮條中也能找到相關資訊。

根據《醫學衷中參西錄》卷三的記載,呴嗽的成因多為風寒外襲,飲食過量生冷或肺功能虛弱而受風寒的影響。這種病症表現為咳嗽氣喘,喉中有哮鳴聲,並有時伴隨胸悶、痰多、頭痛、鼻塞、流涕、咽喉腫痛、身體發熱、口渴、腹痛、便溏、頻尿、腰痛、下肢浮腫、手足冰冷等症狀。此外,舌苔呈淡白色,脈搏可能是浮緊、浮滑、浮弱、弦緊、弦滑、弦弱、沉緊、沉滑或沉弱。

對於呴嗽的治療,應該以疏風散寒、宣肺化痰、止咳平喘為主。常用的方劑是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,根據需要可以進行適當調整。如果患者同時還有胸悶的症狀,可以加入蘇子、萊菔子、陳皮、半夏、茯苓、白朮、枳殼、厚朴、香附、砂仁、木香等藥材進行治療。

這些藥材可以通過解表散寒、清熱化痰、散瘀舒絡等作用,以達到治療呴嗽並緩解其他相關症狀的效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