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畜血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畜血,畜為蓄之古字,即蓄血。詳該條。

畜血,又名蓄血,是指人體內血液的貯存量。畜血不足,則會導致氣血兩虛、面色蒼白、頭暈目眩、四肢乏力等症狀。畜血過多,則會導致血液黏稠、血壓升高、心腦血管疾病等症狀。

畜血的調節,主要通過飲食、運動、藥物等手段來進行。飲食方面,應多吃富含蛋白質、鐵、維生素的食物,如瘦肉、魚蝦、雞蛋、豆製品、新鮮蔬菜和水果等。運動方面,應適量進行有氧運動,如慢跑、散步、游泳等。藥物方面,可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,服用補血、活血化瘀等藥物。

畜血的調節,應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,以免加重病情。

以下是《黃帝內經》中關於畜血的論述:

  • 素問·生氣通天論:「血者,人之神氣也,血氣者,人之神也。」
  • 靈樞·營衛生會篇:「血者,人之神氣也,營衛者,血氣之府也。」
  • 素問·陰陽應象大論:「血者,陰也,陰者,藏也,藏於內而不得泄,故能長養於身。」
  • 靈樞·本神篇:「血者,精之所生也,精者,身之本也。」

由此可見,畜血是人體生命活動的重要物質基礎,其調節對人體健康至關重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