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稸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稸(音蓄)是指飲食積滯,腹中脹滿的病證。其病因是飲食停滯,不能正常消化吸收,導致腸胃功能紊亂。稸的臨床表現主要有腹脹、腹痛、便溏等症狀。

稸的常見症狀包括:

  • 腹脹:腹部脹滿,按之不痛,可伴有噯氣、放屁等症狀。
  • 腹痛:腹痛多為隱痛,可伴有腹瀉、便溏等症狀。
  • 便溏:大便稀溏,不成形,可伴有腹瀉、便祕等症狀。

針對稸的治療,主要以健脾和胃、消食導滯為主。

常用的方藥有:

  • 保和丸:由人參、白朮、茯苓、陳皮、半夏、甘草組成,具有健脾和胃、消食導滯的功效。
  • 香砂六君丸:由人參、白朮、茯苓、陳皮、半夏、甘草、砂仁、木香組成,具有健脾和胃、消食導滯的功效。
  • 四君子湯:由人參、白朮、茯苓、甘草組成,具有健脾益氣、和胃化痰的功效。

預防稸的方法主要是注意飲食衛生,避免食用生冷、油膩、辛辣等刺激性食物,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,並進行適度的運動,增強體質。

稸是一種常見的消化系統疾病,若不及時治療,可能會引起其他疾病。因此,若出現稸的症狀,應盡早就醫以免耽誤病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