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宣肺化痰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宣肺化痰

定義與機理
宣肺化痰屬中醫化痰法之一,專治因外感風寒、肺氣壅遏所致之痰涎壅盛證候。風寒外束,肺氣失宣,津液輸布失常,聚而為痰,阻於肺絡,遂見咳嗽痰多、胸悶鼻塞等症。此治法結合「宣肺解表」與「化痰止咳」兩大原則,旨在開泄腠理、疏風散寒,兼以化痰行氣,使肺氣宣降復常。

臨床表現
典型症狀包括:

  • 咳嗽頻作,痰白質稀或黏膩
  • 胸膈滿悶,呼吸不利
  • 鼻塞聲重,喉癢噴嚏
  • 舌苔薄白或白膩,脈浮緊或滑

常用方藥

  1. 藥物配伍

    • 宣肺解表:麻黃、辛夷、蟬蛻——辛溫發散,開宣肺竅,驅散表邪。
    • 化痰止咳:白芥子、皂莢、桔梗——辛散苦降,豁痰利咽,尤善消皮裏膜外之痰。
    • 理氣降逆:杏仁、紫蘇子——降肺氣、平喘咳,助痰液排出。
  2. 代表方劑

    • 華蓋散(《太平惠民和劑局方》):
      以麻黃為君,配伍桑白皮、紫蘇子、杏仁等,宣散風寒兼瀉肺平喘,主治肺感寒邪、痰壅氣逆之證。
    • 止嗽散(《醫學心悟》):
      荊芥、桔梗、紫菀、百部等組合,宣肺不峻猛,化痰不燥熱,適用於風邪犯肺、咳嗽痰多而表證輕微者。

中醫理論基礎

  • 肺為嬌臟:肺主宣發肅降,外合皮毛,易受風寒侵襲。宣肺化痰法順應肺之生理特性,通過宣散邪氣、疏通氣機,恢復其宣肅功能。
  • 痰的形成:外邪閉肺,氣機鬱滯,津液停聚為痰。故治療需標本兼顧,外解風寒以斷痰源,內化痰濁以暢氣道。

辨證要點
此治法適用於風寒襲肺證,若見痰黃黏稠、咽痛口渴等熱象,或乾咳無痰之燥咳,則非所宜,須辨明寒熱燥濕,隨證變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