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玄門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玄門

「玄門」爲中醫學中鼻之別稱,首見於《東醫寶鑒·卷二》:「鼻通天氣,曰玄門。」此說法援引傳統中醫理論,強調鼻爲人體與外界氣息交通之門戶,其功能與「氣」之循行密切相關。唐代因避諱之故,曾將「玄」改作「元」,故亦稱「元門」,然其義涵不變。

玄門與中醫理論之關聯

  1. 氣之門戶
    中醫認爲,鼻(玄門)屬肺竅,爲「清氣」出入之要道。《靈樞·脈度》云:「肺氣通於鼻,肺和則鼻能知香臭矣。」肺主一身之氣,鼻之通暢與否,直接反映肺氣宣發肅降之狀態。鼻塞、流涕等症,多責之於肺氣失宣或外邪襲肺。
  2. 經絡循行
    足陽明胃經「起於鼻之交頞中」,手陽明大腸經亦「上挾鼻孔」,故玄門與脾胃、大腸功能相關。臨牀上,鼻衄(鼻出血)或鼻乾燥,可能因胃熱上衝或肺燥傷絡所致。
  3. 玄門與五運六氣
    古醫家將鼻喻爲「玄門」,亦隱含天地之氣交感之意。《黃帝內經》提及「天氣通於肺」,鼻作爲肺之外竅,承接自然之氣,影響人體營衛運行。外感六淫(風、寒、暑、濕、燥、火)多由口鼻而入,故玄門亦爲外邪侵襲之徑。
  4. 診斷意義
    鼻色青黑多主寒痛,赤爲熱證,黃多濕困;鼻翼煽動常見於肺熱喘證,鼻柱潰陷可見於梅毒晚期(中稱「楊梅結毒」)。玄門之形色變化,爲望診重要環節。

玄門與道家養生

道家修練強調「鼻引清氣,口吐濁氣」,玄門作爲吐納之關竅,與「玄牝之門」(喻生命本源)概念相通。養生術如「叩齒咽津」常配合鼻息調節,以達氣血平和。

綜而言之,「玄門」一詞不僅爲解剖名稱,更蘊含中醫對鼻功能之深刻認識,從氣機升降、經絡聯屬至疾病診察,均具重要意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