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次門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次門

次門為經穴別名,首見於《針灸甲乙經》,所指即為關元穴。關元穴屬任脈,為小腸之募穴,亦為足三陰經與任脈之交會穴,臨床應用廣泛,具調補下焦、培元固本之效。

定位與取穴
關元穴位於腹部正中線,臍下三寸處。取穴時可採仰臥位,於臍與恥骨聯合上緣連線之中點下五分處定位。此處為人體元氣所聚,故古稱「丹田」之一。

功能主治

  1. 補益元氣:關元為培補先天之本要穴,主治虛勞羸瘦、氣短乏力、陽痿遺精等元氣虛損之證。
  2. 溫腎壯陽:善治下焦虛寒諸症,如遺尿、小便頻數、婦人帶下、宮冷不孕等。
  3. 調理衝任:於婦科疾患中尤為重要,可治月經不調、崩漏、產後惡露不止等衝任失調之病。
  4. 回陽固脫:灸關元能救急於陽氣暴脫之證,如中風脫證、大汗亡陽等。

刺灸法

  • 針刺:直刺0.5~1寸,局部有酸脹感,針感可向會陰部擴散。
  • 艾灸:為本穴常用之法,溫灸可壯陽氣,尤適虛寒之證。

古文獻記載
《針灸甲乙經》載:「關元,小腸募也,一名次門。」《類經圖翼》亦強調其「乃男子藏精、女子蓄血之處」。歷代醫家多視此穴為養生要穴,主張常灸以保健延年。

配伍應用

  • 配三陰交,治遺精、白濁。
  • 配中極、腎俞,療小便不利、遺尿。
  • 配歸來、子宮,調治婦人不孕。

關元穴(次門)為中醫針灸要穴,其名雖異,功效實一,臨床須據證靈活施治,以達調和陰陽、扶正祛邪之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