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懸起灸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懸起灸
懸起灸為艾條灸法之一種,指施灸時手持艾條懸置於穴位上方,不直接接觸皮膚,透過艾熱滲透以達到溫通經絡、調和氣血之效。此法操作靈活,可依病情及體質調整灸法與距離,臨床主要分為以下三類:
1. 溫和灸
將點燃之艾條對準穴位,保持固定距離(約2-3公分),使患者局部有溫熱感而無灼痛。此法熱力均勻持久,適用於虛寒證、慢性疾病及保健養生,如脾胃虛弱、風寒濕痹等。施灸至皮膚泛紅潮濕為度,通常每穴10-15分鐘。
2. 雀啄灸
艾條點燃後,對準穴位如小鳥啄食般上下移動,時近時遠(距皮膚0.5-2公分不等),使熱力間歇性刺激穴位。此法較溫和灸刺激量強,能通絡醒神,多用於急症或需強刺激之病症,如昏厥、急性疼痛或寒證較重者。
3. 回旋灸
艾條於穴位上方約3公分處迴旋移動,畫出直徑約3-5公分之圓圈,使熱力均勻擴散至較大範圍。適用於病位面積較廣或需同時調理多條經絡者,如腰背酸痛、風濕關節痛等。
作用原理
懸起灸藉艾葉辛溫之性,配合火熱之力,透過穴位激發經氣運行,達到「溫經散寒、活血逐痹」之效。其熱力柔和滲透,不易灼傷皮膚,適合體弱或畏痛者。臨床可根據「寒者熱之」「虛則補之」原則,配合不同手法調整補瀉:
- 補法:溫和灸、緩慢回旋,熱力持續輕柔,以溫養為主。
- 瀉法:雀啄灸或快速回旋,加強刺激以散邪通滯。
懸起灸為灸療基礎手法之一,可單獨使用或配合針刺、拔罐等療法,靈活性高,廣泛應用於內科、婦科及痛症治療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