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次大指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次大指
次大指,又稱「食指」、「次指」或「大指次指」,為手之第二指,位於大指(拇指)與中指之間,因其居於大指之次,故得名。此指在中醫學中具有重要的經絡與穴位聯繫,並與臟腑功能密切相關。
經絡循行與穴位
次大指主要與手陽明大腸經相連。該經脈起於次大指橈側尖端(商陽穴),沿手臂外側上行,經肩頸至面部,最終抵達對側鼻旁(迎香穴)。商陽穴為手陽明大腸經之井穴,具有清熱解毒、開竅醒神之效,臨床常用於治療咽喉腫痛、熱病昏厥等症。
此外,次大指亦與手太陰肺經有所關聯。肺經雖主要循行於大指,但其氣血運行與次大指之陽明經相互影響,體現中醫「表裡經絡」之理論。
臟腑聯繫
中醫認為,次大指與大腸、肺功能密切相關。手陽明大腸經屬大腸絡肺,而手太陰肺經屬肺絡大腸,二者互為表裡。次大指之氣血盛衰,可反映大腸與肺的生理狀態。例如,次大指麻木或疼痛,可能與大腸經氣滯或肺氣不宣有關。
診斷意義
在望診與觸診中,次大指的形態、色澤及溫度變化,可作為辨證參考。若次大指指節腫脹、色澤暗紅,可能提示大腸濕熱;若指端蒼白冰冷,則可能與肺氣虛寒或氣血不足相關。
臨床應用
次大指不僅是經絡循行的重要部位,亦是針灸與推拿的施治區域。除商陽穴外,次大指近掌處的二間穴(滎穴)、三間穴(輸穴)亦屬手陽明大腸經,分別主治目痛、齒痛及腸道疾患。推拿次大指可調理大腸氣機,緩解便秘或腹瀉等症狀。
綜上所述,次大指在中醫學中不僅為局部解剖結構,更與經絡、臟腑及診療實踐緊密結合,體現中醫「整體觀」與「經絡學說」之精髓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