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懸球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懸球(脾虛如球)

懸球,又稱「脾虛如球」,爲中醫眼科病證名,指上眼瞼虛浮腫脹,狀如懸球,然眼白及眼瞼不現赤痛之象。此症多因脾氣虛弱,運化失職,水濕停聚於胞瞼所致,屬「虛腫」範疇,與熱邪壅盛所致之實證眼瞼紅腫有別。

病因病機

  1. 脾虛濕盛:脾主運化水濕,若脾氣虧虛,水液代謝失常,濕濁上泛胞瞼,則見瞼膚浮腫。
  2. 氣虛不攝:脾氣不足,升舉無力,清陽不升,濁陰下陷,水濕積聚於目胞。
  3. 兼夾證候:若久病及腎,脾腎陽虛,水濕不化,可加重眼瞼浮腫,伴畏寒肢冷等症。

臨床表現

  • 主證:上眼瞼腫脹虛浮,皮色如常,按之柔軟,無壓痛,亦無赤爛。
  • 兼證:或見面色萎黃、神疲乏力、食少便溏等脾虛之象。

中醫治法

以健脾益氣、利水消腫爲主,方選:

  • 補中益氣湯(《脾胃論》):黃芪、人參、白朮、當歸等,益氣升陽,適用於脾虛氣陷者。
  • 參苓白朮散(《太平惠民和劑局方》):山藥、茯苓、薏苡仁等,健脾滲濕,針對脾虛濕盛之證。
  • 真武湯(《傷寒論》):附子、茯苓、白朮等,溫補脾腎,適用於脾腎陽虛者。

針灸療法

取穴以足太陰脾經、足陽明胃經為主,如:

  • 足三里陰陵泉:健脾化濕。
  • 脾俞胃俞:補益脾胃。
  • 水分氣海:利水消腫。

與其他眼症鑑別

  • 胞腫如桃:眼瞼紅腫熱痛,屬實熱證,多因風熱毒邪侵襲。
  • 胞虛如球:眼瞼浮腫無赤痛,屬脾虛水停,病性為虛。

懸球一症,雖病位在目,然其本在脾,治療當標本兼顧,調理脾胃爲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