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懸澀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懸澀,中醫名詞,指搏動無根、往來艱澀之脈象,系胃氣敗亡之徵。

《素問.通評虛實論》:「腸澼之屬,身不熱……滑大者曰生,懸澀者曰死,以臟期之。」張志聰註:「懸澀者陽明之生氣已脫,故死。」

懸澀的臨床表現為:脈搏搏動無根,往來艱澀,脈形細弱,無力,甚至如線索。

懸澀的病因多為陽明胃氣虛衰,或陽明胃氣被寒邪所傷,或陽明胃氣被熱邪所灼,或陽明胃氣被痰飲所阻,或陽明胃氣被瘀血所阻,或陽明胃氣被食積所阻。

懸澀的治療應根據病因進行辨證施治。

若因陽明胃氣虛衰所致,可用參苓白朮散四君子湯等方藥治療。

若因陽明胃氣被寒邪所傷所致,可用理中湯、附子理中湯等方藥治療。

若因陽明胃氣被熱邪所灼所致,可用清胃散、黃連湯等方藥治療。

若因陽明胃氣被痰飲所阻所致,可用二陳湯、三子養親湯等方藥治療。

若因陽明胃氣被瘀血所阻所致,可用血府逐瘀湯、桃紅四物湯等方藥治療。

若因陽明胃氣被食積所阻所致,可用保和丸、香砂六君子丸等方藥治療。

懸澀是中醫名詞,指搏動無根、往來艱澀之脈象,系胃氣敗亡之徵。懸澀的臨床表現為:脈搏搏動無根,往來艱澀,脈形細弱,無力,甚至如線索。懸澀的病因多為陽明胃氣虛衰,或陽明胃氣被寒邪所傷,或陽明胃氣被熱邪所灼,或陽明胃氣被痰飲所阻,或陽明胃氣被瘀血所阻,或陽明胃氣被食積所阻。懸澀的治療應根據病因進行辨證施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