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次層潤藥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次層潤藥
次層潤藥為中醫治療白喉病之藥物分類,出自清代醫家所著《白喉忌表抉微》。該書將治喉藥物分為「正將」、「猛將」、「次將」三類,每類又細分主次,次層潤藥即為輔助主藥、兼具滋潤與清解功效之配伍藥物。其作用在於緩和主藥峻烈之性,同時滋養陰液、潤燥解毒,以適應白喉病機中「燥熱傷陰」之特點。
一、次層潤藥之組成與分類
-
正將之次層潤藥
- 藥物:天冬、當歸、白芍、丹皮、貝母、薄荷、生甘草。
- 方義:
- 天冬甘寒,養肺陰、清燥熱;當歸、白芍養血和營,助陰液恢復。
- 丹皮涼血散瘀,防熱毒深陷;貝母潤肺化痰,開鬱散結。
- 薄荷輕清宣透,疏風熱而利咽喉;生甘草解毒和中,調和諸藥。
- 適用證:白喉初起,燥熱未盛而陰液已傷,症見咽乾微痛、痰黏難咯。
-
猛將之次層潤藥
- 藥物:瓜蔞、生梔仁、連翹、川黃柏、馬兜鈴、蘭草根。
- 方義:
- 瓜蔞甘寒潤燥,寬胸化痰;梔仁、黃柏清泄三焦火毒,直折熱勢。
- 連翹解毒散結,為「瘡家聖藥」;馬兜鈴清肺降氣,止咳平喘。
- 蘭草根(或指佩蘭)芳香化濁,醒脾避穢,防濕熱膠結。
- 適用證:白喉熱毒壅盛,兼見胸悶痰稠、口苦舌絳者。
-
次將之次層潤藥
- 藥物:金銀花、冬桑葉、藿梗、枇杷葉、紫菀、柿霜。
- 方義:
- 金銀花清熱解毒,透表散邪;桑葉輕清肺絡,宣散風熱。
- 藿梗化濕和中,理氣寬膈;枇杷葉、紫菀降肺止咳,潤而不滯。
- 柿霜甘涼,專潤肺燥,生津利咽。
- 適用證:白喉後期餘熱未清,或兼風邪未盡,症見咽癢乾咳、納呆氣逆。
二、次層潤藥與中醫理論
白喉屬「燥火疫毒」,易耗傷肺胃之陰,故治療需「忌表發汗」,以防津液更傷。次層潤藥之配伍,體現「清潤並行」之法:
- 潤燥與清熱並重:如天冬、柿霜等滋陰藥,與梔仁、黃柏等清熱藥同用,標本兼顧。
- 宣降相合:薄荷、桑葉宣散上焦鬱熱,枇杷葉、紫菀肅降肺氣,恢復氣機升降。
- 解毒不傷正:金銀花、甘草解毒時,佐以當歸、白芍養血,防苦寒傷陰。
三、與其他藥將之關係
次層潤藥需與「主將」(如正將之龍膽草、猛將之石膏)協同,主藥攻邪,潤藥護陰。例如:
- 正將主清熱瀉火,次層潤藥偏重養陰潤喉。
- 猛將主峻下熱毒,次層潤藥兼顧化痰通腑。
- 次將藥性平和,次層潤藥更重調理肺胃氣陰。
此分類反映中醫「分層用藥」思維,針對病勢輕重與體質差異,靈活調配潤燥比例,為白喉治療之特色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