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旋耳瘡,又名月蝕瘡、月碹瘡,是指發生於耳廓根部的濕瘡。該病初發時可見耳根部皮膚潮紅,繼之滲出黃水,濕爛作癢,搔破則流血水,纏綿難愈。本病多見於小兒,系由於膽脾二經濕熱上蒸或耳道流膿延及外耳所致。
《醫宗金鑒》卷六十五曰:“旋耳瘡,發於耳根,潮紅濕爛,搔之流血水,纏綿難愈。治宜清熱除濕,方用龍膽瀉肝湯,亦可外用黃連、枯礬等份研末敷之。”
旋耳瘡的治療,宜清熱除濕。方用龍膽瀉肝湯,可清熱利濕,涼血解毒。也可外用黃連、枯礬等份研末敷之,以清熱燥濕、收斂止癢。
旋耳瘡的預防,應注意保持耳部清潔,避免接觸不潔的物品。若有耳部不適,應及時就醫,以免病情加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