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旋螺風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旋螺風
病證名,出自《普濟方》。此症主要見於小兒,臨床特徵為龜頭紅腫疼痛,屬外生殖器病證之一。其病因多由風熱濕毒鬱結下焦,循肝經下注陰器所致。
病因病機
中醫認為,足厥陰肝經循行繞陰器,若風熱外襲或濕毒內蘊,邪氣鬱滯肝經,則易發此證。小兒形氣未充,臟腑嬌嫩,更易受外邪侵擾,加之濕熱內生,遂致局部氣血壅滯,經絡不通,發為紅腫熱痛。
治法
-
內治法:以清熱利濕、解毒散結為主,可選用《證治準繩》之通心飲。
- 組成:木通、連翹、瞿麥、梔子仁、黃芩、甘草。
- 方義:木通、瞿麥利濕通淋;梔子、黃芩清熱瀉火;連翹解毒散結;甘草調和諸藥。全方共奏清熱利濕、疏泄肝經鬱火之效。
-
外治法:以祛風清熱、消腫止痛為原則,可用土牛膝合澤蘭煎湯外洗。
- 土牛膝:性平味苦,能活血散瘀、清熱解毒;
- 澤蘭:性微溫味苦辛,可活血利水、消腫止痛。二者配合,能緩解局部紅腫熱痛。
辨證要點
旋螺風需與其他陰器病證鑒別:
- 若兼見小便短赤、苔黃膩,屬濕熱下注;
- 若腫痛劇烈、局部灼熱,則為熱毒壅盛。
臨床宜根據證候加減用藥,如熱甚者可加黃連、蒲公英;濕重者可加滑石、車前子。
此證預後通常良好,及時清熱利濕,多能速癒。然小兒臟腑未實,用藥當謹守中病即止,避免過服寒涼傷及正氣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