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旋螺突睛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旋螺突睛
病名出處
旋螺突睛一詞首見於《秘傳眼科龍木論》,屬中醫眼科疾病範疇,以目珠突起並伴隨旋螺狀病變為主要特徵。
病因病機
此症多因肝經風熱上攻、氣血瘀滯,或先天稟賦不足所致。肝開竅於目,若肝火亢盛,火性上炎,燔灼目絡;或氣滯血瘀,阻遏目系,皆可導致睛珠突起。此外,脾虛濕蘊、痰濁上泛,亦可能阻滯眼部經絡,形成旋螺狀隆起。
臨床表現
患者常見目珠向前突出,眼瞼難以閉合,或伴隨白睛紅赤、黑睛混濁如旋螺狀紋理,嚴重者可見視物昏矇、眼痛拒按。其形似「旋螺突起」,然病勢更甚,睛珠凸出之狀尤為明顯。
證型辨識
- 肝經風熱證:目赤腫痛、煩躁易怒、口苦咽乾,舌紅苔黃,脈弦數。
- 氣血瘀滯證:目珠突起固定不移,面色晦暗,舌質紫黯或有瘀斑,脈澀。
- 痰濕上犯證:眼瞼腫脹、痰多胸悶,舌苔白膩,脈滑。
治療原則
以清肝瀉火、活血散瘀、化痰通絡為主,依證型選方:
- 肝經風熱者,可選瀉青丸加減,清肝明目;
- 氣血瘀滯者,宜用血府逐瘀湯配合化瘀通絡;
- 痰濕為患,則以溫膽湯或二陳湯化裁,健脾化痰利濕。
古籍參照
本症與旋螺突起相關,然《龍木論》強調其睛珠突出之特異性,後世醫家如《審視瑤函》亦論及此類目疾,多歸於「突起睛高」範疇,治法相通而細節有別。
附註
旋螺突睛之病機與西醫學中「眼球突出症」或「角膜變性」部分表現相似,然中醫著重整體辨證,從經絡臟腑調治,非僅限局部病症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