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漩多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漩多
證名,首見於《世醫得效方·大方脈雜醫科》,亦稱「小便利多」或「小便多」。本症泛指小便次數頻繁、尿量增多之症候,屬中醫「小便異常」範疇,與腎、膀胱、三焦等臟腑功能失調相關。
病因病機
- 腎氣不固:腎主水,司二便。若腎陽虛衰,氣化失職,或腎氣不足,固攝無權,則水液直趨下焦,致小便頻多而清長。
- 脾肺氣虛:脾主運化水濕,肺主通調水道。若脾肺氣虛,水液代謝失常,上不能輸布津液,下不能制約膀胱,亦可致漩多。
- 三焦氣化失常:三焦為水道之所出,若三焦氣化不利,水液失於輸布,聚於下焦,則見小便頻數。
- 陰虛內熱:腎陰不足,虛熱內擾膀胱,亦可導致小便次數增多,然多伴見尿量少而色黃。
臨床辨證
- 腎陽虛型:小便清長、夜尿頻多,兼見腰膝痠冷、畏寒肢涼,舌淡苔白,脈沉弱。
- 脾肺氣虛型:小便頻數而量多,伴有氣短乏力、食少便溏,舌淡胖有齒痕,脈虛弱。
- 三焦氣滯型:小便頻急,兼見胸脅脹滿、小便不利,舌苔薄白,脈弦。
- 陰虛內熱型:小便次多量少、色黃,伴有五心煩熱、顴紅盜汗,舌紅少苔,脈細數。
治療原則
中醫治療漩多,首重辨明虛實寒熱,以調節臟腑功能為本:
- 補腎固攝:腎陽虛者選用《金匱》腎氣丸加減;腎氣不固者可用縮泉丸(益智仁、烏藥、山藥)。
- 益氣健脾:脾肺氣虛者宜用補中益氣湯或參苓白朮散,以升提中氣、健脾化濕。
- 調暢三焦:三焦氣化不利者,可用五苓散通陽化氣,或柴胡疏肝散加減以疏利氣機。
- 滋陰清熱:陰虛內熱者常選知柏地黃丸,滋腎陰而清虛火。
古籍記載
《世醫得效方》將本症歸於「大方脈雜醫科」,強調其與腎、膀胱關係密切。《諸病源候論·小便病諸候》亦云:「小便多者,由膀胱虛寒,腎氣弱故也。」後世醫家多從「虛寒」立論,並結合臟腑辨證深化治療。
本症與西醫之「多尿症」部分相關,然中醫更重整體調理,針對病機施治,非僅止於症狀控制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