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選飯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選飯

選飯,又稱惡阻,首見於宋代醫家宋若昂所著《胎產珍慶集》,為中醫婦科常見病症之一,專指妊娠早期出現的厭食、擇食、嘔吐等症狀,屬妊娠病範疇。

在病因病機方面,中醫認為選飯主要與沖脈之氣上逆、胃失和降有關。《黃帝內經》云:「婦人手少陰脈動甚者,妊子也。」指出妊娠時胞宮氣血匯聚以養胎,致使沖脈之氣旺盛,上逆犯胃。根據辨證可分為三型:脾胃虛弱型者多因中陽不足,孕後血聚養胎而胃氣更虛;肝胃不和型則因肝鬱化熱,橫逆犯胃;痰濕滯胃型常見於素體脾虛濕盛之體。

臨床表現上,患者常見三大特徵:一為「厭食」,見食物則心生厭惡;二為「擇食」,突然偏嗜某種特殊氣味或酸辣之品;三為「嘔惡」,晨起或進食後易發。古籍《婦人大全良方》描述其症狀為「心中憒悶,頭重目眩,四肢沉重,懈惰不欲執作,惡聞食氣」。

治法強調「平沖降逆,和胃止嘔」。脾胃虛弱型常用香砂六君子湯加減,取人參、白朮補脾,半夏、陳皮和胃;肝胃不和型宜用蘇葉黃連湯合橘皮竹茹湯,以黃連清熱,蘇葉、竹茹降逆;痰濕型則以小半夏加茯苓湯為主方,佐以砂仁、藿香化濕醒脾。《胎產珍慶集》特別記載生薑為「止嘔聖藥」,常配伍於各方中。

此症多發於妊娠後6-12周,中醫稱「三月反應」,乃胎元初結、陰陽交爭之生理現象。若嘔吐劇烈至「妊娠惡阻」程度,出現陰傷液耗之象,則需急予生脈散益氣生津。歷代醫家強調治療時需注意護胎,禁用劇烈攻伐之品,體現中醫「有故無殞」的用藥原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