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薛弘慶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薛弘慶(又作薛宏慶),唐代官員,具體籍貫不詳,於太和年間曾任河中少尹。其於任職期間,曾整理唐代兵部尚書李絳所傳之醫方,輯為《兵部手集方》。此書雖未見廣泛流傳於後世,然於中醫文獻史上具一定意義,反映唐代官員對醫學經驗之重視與傳承。
李絳(764年-830年),字深之,唐代政治家,歷任要職,其生平不僅以政績聞名,亦留心醫藥,所集驗方經薛弘慶編纂成書。《兵部手集方》之名,或因李絳曾任兵部尚書,其方由兵部官員(如薛氏)輯錄而得名。該書內容當屬唐代經驗方類著作,可能收錄內外婦兒各科驗方,惜未見完整傳本,僅散見於後世醫籍援引。
唐代為中醫學發展之重要時期,官方與民間皆重視醫方整理,如《千金要方》《外臺祕要》等鉅著均成於此時。薛弘慶整理李絳方書之舉,亦屬此類學術風氣之一斑。唐代方書特色在於匯集臨床實效,兼融南北醫學,部分內容或涉及外來藥材(如西域、波斯傳入之香料藥物),反映當時中外醫學交流之背景。
就中醫文獻學而言,《兵部手集方》雖佚,然其名見於史志,可窺唐代方書編纂之多元面貌。後世如宋代《證類本草》等醫籍,偶引「兵部手集」之方,如治瘧、痢等疾,或即源自該書殘篇。此類記載,亦提示薛氏所編方書在唐宋間或有短期流傳,對當時臨床醫學或有實際貢獻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