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醫家<薛己>的簡介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薛己(1487-1559年),字新甫,號立齋,明代著名醫學家,江蘇吳縣人。出身於醫學世家,其父薛鎧乃當地名醫,薛己自幼受家學薰陶,精通內科、外科、婦科、兒科等諸科,醫術精湛,聲名遠播。
薛氏早年任南京太醫院御醫,後晉升北京太醫院,官至奉政大夫、太醫院使等職。其學術思想深受李東垣脾胃學說影響,強調脾胃為後天之本,亦重視腎陽腎陰之調補,主張先後天並重,尤擅調理真陰真陽。薛氏臨證治療注重辨證論治,善用溫補之法,然不偏執一門,能博採眾長,融會貫通。
薛己著作等身,現存醫書有《內科摘要》、《女科撮要》、《外科樞要》、《外科經驗方》、《癘瘍機要》、《正體類要》、《本草約言》、《口齒類要》、《痘疹方論》等,合刊為《薛氏醫案》。其中,《內科摘要》集中體現其溫補學術思想,《外科樞要》系統論述外科證治,《正體類要》乃中醫骨傷科重要文獻。
此外,薛氏勤於整理校注前人醫籍,如《名醫雜著注》、《校注陳氏小兒痘疹方論》、《校注婦人良方》、《校注外科精要》、《校注錢氏小兒藥證直訣》、《校補原機啟微》等。其校注工作嚴謹精審,不僅保存古籍原貌,更融入自身臨證心得,對中醫文獻傳承貢獻卓著。
薛己醫學思想特色在於重視脾腎,主張平和調補。其於內科治療首重脾胃,認為「脾胃為血氣陰陽之根蒂」;對於虛損諸證,則強調補益腎命,注重陰陽互濟。外科方面,主張內外兼治,重視整體調理;婦科則重視肝脾腎三臟調養;兒科善治痘疹,強調固護元氣。薛氏溫補學說對後世張景岳、趙獻可等醫家影響深遠,形成明代溫補學派重要支流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