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醫家<薛景福>的簡介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薛景福
薛景福,清代著名醫家,字鶴山,號松莊,江蘇吳縣人。博通經史百家之學,尤精醫理,於中醫理論與臨證實踐均有深厚造詣。其學術思想集中體現於《吳醫匯講》所收錄之諸篇醫論,內容涵蓋痘疹防治、病機闡釋及臨證心得,對後世中醫學發展具有一定影響。
學術貢獻與著作
- 《痘毒藏脾經說》
薛氏提出痘毒潛伏與脾經密切相關之論點,認為脾主運化,若功能失調,則濕熱內蘊,化為痘毒。此說融合《內經》「脾為後天之本」理論,強調調理脾胃在痘疹防治中的關鍵作用,並主張透過健脾化濕以清解內伏之毒。 - 《痘出同時論》
探討痘疹發疹之規律,主張痘毒外發需順應正氣盛衰與時令氣候。薛氏結合「天人相應」思想,認為治療當依據患者體質與環境變化,適時透發痘毒,避免過用寒涼遏邪或溫補助熱。 - 《回瀾錄》
此篇收錄其臨證辨治心得,內容涉及內科雜病與外感熱病,重視「六經辨證」與「衛氣營血」理論的結合,並強調「邪正相爭」之病機動態,治法上善用清透、和解諸法,體現其融會傷寒與溫病學派之特色。 - 《葵菜預解痘毒說》
提出以葵菜(如冬葵、黃葵)預防痘毒之經驗,認為此類植物性味甘寒,能清熱解毒、涼血潤腸,適合痘疹流行時節作為食療之用,反映中醫「治未病」與「藥食同源」之理念。
思想特色
薛景福之學術體系以《內經》《傷寒論》為根基,兼採金元四大家之長,尤其重視脾胃功能與氣血調和。於痘疹治療上,主張「扶正透邪」並行,避免一味攻伐;於雜病辨治中,則注重辨別標本緩急,善用輕清宣透之劑,展現吳門醫學「清靈和緩」之風格。
其論著語言簡練,理法兼備,不僅保存清代中醫痘疹學之珍貴見解,亦為後世研究吳中醫派學術脈絡的重要文獻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