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醫家<薛鎧>的簡介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薛鎧,字良武,明代著名醫家,江蘇吳縣人,生卒年不詳。其精研醫理,尤擅兒科,以醫術聞名,後獲薦入太醫院任醫士,因其卓越貢獻,歿後追贈太醫院院使,足見其醫術與地位受官方肯定。
學術成就與著作
薛鎧臨證重視小兒養護與疾病防治,所撰《保嬰撮要》為明代重要兒科專著,系統收錄嬰幼兒保健、病因病機及診療方法,反映其對小兒「臟腑嬌嫩,易虛易實」生理特點的深刻理解。書中強調「防病於未發」,融合中醫辨證思維,如對小兒驚風、疳積等症,主張結合五行生剋與臟腑辨證,體現其臨床經驗之豐富。
此外,薛鎧致力於醫籍整理與註釋,曾校注北宋錢乙《小兒藥證直訣》(又名《錢氏小兒直訣校注》),使這部兒科經典更臻完善。錢乙學說以「小兒五臟六腑,成而未全,全而未壯」為核心,薛鎧通過評註進一步闡發其理論,補充臨床應用心得。另參與註釋元代滑壽《十四經發揮》,該書專論經絡循行與腧穴,薛鎧結合自身對針灸與臟腑氣血運行的見解,強化經絡學說在兒科治療中的實用性。
醫學思想與影響
薛鎧繼承金元醫家「滋陰降火」之說,並融入兒科實踐,主張小兒用藥宜輕靈平和,避免峻烈攻伐。其著作中常見對小兒體質「陽常有餘,陰常不足」的論述,建議以甘潤養陰為調治原則,如治療小兒發熱,善用滋陰清熱法,兼顧脾胃運化。此類觀點對後世溫病學派亦有一定啟發。
薛鎧之學術貢獻,不僅在於臨床療效,更在於系統整理與發展中醫兒科理論,使明代兒科醫學趨於完備。其著作流傳至今,仍為研究中醫兒科史與臨床實踐的重要文獻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