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中醫典籍《學醫隨筆》的簡介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學醫隨筆,清·顧淳慶於1821年撰寫。全書共分傷寒、溫病、痢疾、霍亂、咽喉及胎產六篇。每篇首先引用古代醫學文獻中有關論述,然後作者進一步闡明自己對該引文的學習心得和體會,其中包含一些獨到見解。此外,本書還附有民間簡易方和救急方。目前所知最早的版本可追溯到1929年的鉛印本。

學醫隨筆是一部重要的醫學著作,由清代著名醫學家顧淳慶所著。全書共分為六個篇章,分別探討傷寒、溫病、痢疾、霍亂、咽喉與胎產等方面的知識。每篇都以古代醫學文獻中相關論述作為引言,接著顧淳慶提出自己對引文的學習體會和心得,並提出一些獨特的見解。此外,本書還附有民間簡易方和救急方,對臨床實踐有一定的指導價值。

學醫隨筆對後世醫學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,是一部重要的醫學著作。在傷寒學方面,顧淳慶提出了「傷寒之病,非但在表,亦在裡」的觀點,認為傷寒病既可以發生在表面,也可以發生在內部,並且在表面與內部之間可以相互轉化。在溫病學方面,顧淳慶提出了「溫病之病,非但在氣,亦在血」的觀點,認為溫病病變既可以發生在氣分,也可以發生在血分,並且在氣分和血分之間可以相互轉化。在痢疾學方面,顧淳慶提出了「痢疾之病,非但在腸,亦在胃」的觀點,認為痢疾病既可以發生在腸道,也可以發生在胃,並且在腸道和胃之間可以相互轉化。在霍亂學方面,顧淳慶提出了「霍亂之病,非但在胃,亦在腸」的觀點,認為霍亂病既可以發生在胃,也可以發生在腸道,並且在胃和腸道之間可以相互轉化。在咽喉學方面,顧淳慶提出了「咽喉之病,非但在喉,亦在肺」的觀點,認為咽喉病既可以發生在喉嚨,也可以發生在肺部,並且在喉嚨和肺部之間可以相互轉化。在胎產學方面,顧淳慶提出了「胎產之病,非但在胎兒,亦在產婦」的觀點,認為胎產病既可以發生在胎兒,也可以發生在產婦,並且在胎兒和產婦之間可以相互轉化。

學醫隨筆是一部內容豐富、見解獨到的醫學著作,對後世醫學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。無論在傷寒學、溫病學、痢疾學、霍亂學、咽喉學或胎產學等方面,作者顧淳慶都提出了許多新的觀點,對臨床實踐具有一定的指導價值。因此,學醫隨筆是一本值得醫學專業人士閱讀的重要著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