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血崩腹痛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血崩腹痛

血崩腹痛為中醫婦科常見病證,指婦女經血非時暴下不止(血崩),並伴隨明顯腹痛之症。此病症多因衝任失調,氣血運行失常所致,其臨床表現與病因病機可分為以下兩類:

一、血瘀氣滯型

病因病機:多因情志不遂,肝氣鬱結,或經期產後餘血未盡,復感寒邪,瘀血內阻衝任,血不歸經而妄行,瘀阻胞脈則腹痛拒按。
臨床表現

  • 經血驟下量多,色紫暗夾血塊
  • 腹痛劇烈,按之痛增,血塊排出後痛減
  • 舌質紫暗或有瘀斑,脈沉澀或弦緊
    治法:活血化瘀,行氣止痛
    方藥
  • 四烏湯加莪朮:當歸、川芎、白芍、熟地黃(四物湯)加烏藥、香附、莪朮,以活血調經,行氣破瘀
  • 失笑散(蒲黃、五靈脂):專攻瘀血阻滯之痛,適用於血崩兼瘀痛甚者

二、血虛失養型

病因病機:素體氣血不足,或崩漏日久,陰血虧虛,胞脈失於濡養,氣血運行無力,故見隱痛綿綿。
臨床表現

  • 經血淡紅質稀,淋瀝不止
  • 腹痛綿綿,喜溫喜按
  • 面色蒼白,頭暈心悸,舌淡脈細弱
    治法:養血止血,溫經止痛
    方藥
  • 膠艾四物湯(阿膠、艾葉、四物湯):阿膠滋陰止血,艾葉溫經散寒,四物湯補血調經,共奏養血固衝之效
  • 若兼氣虛者,可加黃耆、黨參以益氣攝血

辨證要點

血崩腹痛需詳辨虛實:

  • 實證(血瘀):痛劇拒按,血色暗瘀,塊下痛減
  • 虛證(血虛):痛勢隱隱,揉按覺舒,血色淡稀

中醫治療此症,重在調和氣血、暢通衝任,根據證型配合化瘀或補虛之法,以達「通則不痛」「榮則不痛」之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