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血崩心痛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血崩心痛

血崩心痛為中醫婦科病證名,首見於清代周怡觀所著《秘珍濟陰》。此證屬「殺血心痛」範疇,指婦女因崩漏(非經期大量陰道出血)或產後失血過多,導致氣血虛脫、心失所養而引發的劇烈心胸疼痛。

病因病機

中醫認為,血崩心痛的發生與以下因素密切相關:

  1. 氣血暴脫
    由於崩漏或產後失血過量,陰血驟然虧損,氣隨血脫,心脈失於濡養,導致心胸急痛。《婦人大全良方》云:「血崩心腹痛甚,名曰殺血心痛…由心脾血虛也。」
  2. 衝任失調
    衝脈為血海,任脈主胞胎。若衝任不固,血不歸經,則崩漏不止。失血過多時,心主血脈的功能受損,引發心痛。
  3. 瘀血內阻
    部分患者因崩漏過程中血行不暢,形成離經之瘀血,阻塞心脈,導致刺痛拒按的實證表現。

臨床表現

  • 主症:陰道大量出血(血崩)的同時或之後,出現心胸部位劇烈疼痛,痛勢急迫。
  • 虛證:疼痛隱隱,伴面色蒼白、心悸氣短、頭暈眼花、唇甲淡白、脈細弱。
  • 實證:疼痛如刺,拒按,舌質紫黯或有瘀斑,脈澀。

治療原則

  1. 急則治標
    大出血時當以「益氣固脫」為先,可選用獨參湯(人參大補元氣)或當歸補血湯(黃芪、當歸)益氣攝血。
  2. 緩則治本

    • 氣血兩虛:方用歸脾湯(人參、黃芪、白朮、龍眼肉等)補益心脾。
    • 瘀血阻絡:以失笑散(蒲黃、五靈脂)合桃紅四物湯活血化瘀止痛。
  3. 針灸療法
    可取內關膻中血海三陰交等穴,調理氣血、止崩定痛。

古籍論述

  • 《秘珍濟陰》將其歸為婦科急症,強調「血去而心痛作」的病機特點。
  • 《醫宗金鑑》指出:「產後血崩,心胃作痛…宜用生化湯加黑荊芥穗。」提示產後血崩合併心痛的治療思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