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血不養筋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名詞介紹
血不養筋,中醫名詞,指肝血不足而出現筋脈拘急的現象。
《難經.二十二難》:「血主濡之。」血液有濡養筋脈的作用。肝主藏血,淫精於脈,其華在爪。《素問.痿論》:「肝主身之筋膜。」肝血虛少可出現筋痿麻木,屈伸不利,手足震顫,甚則瘛瘲拘攣,或爪甲脆裂,乾枯變形等症,多見於貧血及失血患者,治宜養血為主。
血不養筋的病因病機,是由於肝血不足,不能濡養筋脈,導致筋脈失養,出現筋痿麻木,屈伸不利,手足震顫,甚則瘛瘲拘攣,或爪甲脆裂,乾枯變形等症狀。
血不養筋的臨床表現,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:
- 筋痿麻木:患者可出現四肢筋肉萎縮無力,手足麻木,屈伸不利,行走困難。
- 屈伸不利:患者可出現手足關節屈伸不利,甚至不能活動。
- 手足震顫:患者可出現手足震顫,甚至不能控制。
- 瘛瘲拘攣:患者可出現瘛瘲拘攣,即肌肉痙攣,不能伸展。
- 爪甲脆裂:患者可出現爪甲脆裂,乾枯變形。
血不養筋的診斷,主要根據患者的臨床表現,結合血液檢查、肝功能檢查等進行診斷。
血不養筋的治療,以補肝養血為主。可選用當歸、川芎、白芍、熟地黃、枸杞子、女貞子、桑寄生、杜仲等中藥材進行治療。
血不養筋的預防,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:
- 注意飲食,多吃富含蛋白質、維生素和礦物質的食物,如瘦肉、魚、蛋、奶、豆類、蔬菜、水果等。
- 適當運動,增強體質,提高免疫力。
- 避免熬夜,保持充足的睡眠。
- 戒菸戒酒,避免不良嗜好。
- 定期體檢,早發現早治療。
血不養筋是一種常見的疾病,如果不及時治療,可能會導致嚴重的後果。因此,大家一定要重視血不養筋的預防和治療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