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血膈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血膈

血膈,又稱血噎膈,是一種疾病的名稱,指的是因瘀血阻滯在胸中而出現的膈證。這個名詞出自《慎齋遺書》卷八。[1]

症狀及治療

患者出現時吐時止、胸前作痛且連背心等症狀。治療方面,可使用促進氣機暢通、活血化瘀的藥物,例如枳殼、沉香、川芎和當歸等。[1]

病因

血膈的病因主要分為兩方面:一方面是外感風寒及內傷飲食等因素導致脾胃虛弱,運化失常,水濕停聚,化生痰飲,痰飲阻滯在胸中,氣機不暢,形成血膈;另一方面是情志不遂,肝氣鬱結,氣滯血瘀,痰飲內生,阻滯胸中,也可能形成血膈。[2]

臨床表現

血膈的臨床表現主要有以下幾點:

  1. 時吐時止:患者會出現反覆發作的嘔吐症狀,嘔吐物通常為清水或黃水,吐後胸前作痛,且連及背心。
  2. 胸前作痛:患者會感到胸前疼痛,疼痛感較為劇烈,且連及背心。
  3. 舌質紫暗:患者的舌頭顏色多為紫暗,舌苔厚膩。
  4. 脈象弦滑:患者的脈搏感覺多為弦滑,有時可能出現結代脈的情況。[1]

治療方法

治療血膈的方法主要是使用行氣活血、化痰散結的藥物。常見的方劑有枳殼散、香蘇散和血府逐瘀湯等。[1]

預後及注意事項

血膈的預後一般較好,但如果治療不當,病情可能會加重,甚至危及生命。因此,患者應積極配合治療,以免病情加重。[1]

  • 參見:膈、噎膈、血噎膈條

參考資料:

[1] 《慎齋遺書》卷八

[2] 中華學術期刊電子雜誌發行系統 - 病機及証治關係簡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