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血膈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血膈,病證名。因瘀血阻滯胸中所致的膈證。見《慎齋遺書》卷八。證見時吐時止,胸前作痛,且連背心。治宜行氣活血,用枳殼、沉香、川芎、當歸。又名血噎膈。參見膈、噎膈、血噎膈條。

血膈,又稱血噎膈,是因瘀血阻滯胸中所致的膈證。其主要症狀為時吐時止,胸前作痛,且連背心。治療宜行氣活血,可用枳殼、沉香、川芎、當歸等藥物。

血膈的病因主要有兩方面:一是外感風寒,內傷飲食,導致脾胃虛弱,運化失常,水濕停聚,化生痰飲,痰飲阻滯胸中,氣機不暢,而成血膈;二是情志不遂,肝氣鬱結,氣滯血瘀,痰飲內生,阻滯胸中,而成血膈。

血膈的臨床表現主要有以下幾點:

  1. 時吐時止:患者會出現反覆發作的嘔吐,嘔吐物多為清水或黃水,吐後胸前作痛,且連背心。
  2. 胸前作痛:患者會感到胸前疼痛,疼痛感較為劇烈,且連及背心。
  3. 舌質紫暗:患者的舌質多為紫暗,舌苔厚膩。
  4. 脈象弦滑:患者的脈象多為弦滑,有時可見到結代脈。

血膈的治療以行氣活血、化痰散結為主。常用方藥有枳殼散、香蘇散、血府逐瘀湯等。

血膈的預後一般較好,但如果治療不當,病情可能會加重,甚至危及生命。因此,患者應積極配合治療,以免病情加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