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血鼓腹脹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名詞介紹
血鼓腹脹,病證名。因瘀阻血絡所致的鼓脹證。《症因脈治》卷三:「血臌腹脹之症,腹脹不減,肚大紫筋,腿足或見血縷,小便反利,大便或黑,血在上則漱水多忘,血在下則小腹悶痛。」多因七情失調,或過食辛辣,血熱妄行,不歸故道,停積於中;或跌僕損傷,瘀血停滯所致。治宜活血化瘀,用紅花桃仁湯、桃仁承氣湯等方。參見腹脹、血鼓條。
血鼓腹脹,又稱血臌腹脹,是因瘀阻血絡所致的鼓脹證。其主要臨床表現為腹脹不減,肚大紫筋,腿足或見血縷,小便反利,大便或黑,血在上則漱水多忘,血在下則小腹悶痛。
血鼓腹脹的病因主要有兩方面:
- 七情失調:情志不遂,肝氣鬱結,氣滯血瘀,可導致血鼓腹脹。
- 過食辛辣:辛辣食物能刺激肝膽,助火生痰,化痰生熱,可導致血鼓腹脹。
血鼓腹脹的治療,以活血化瘀為主。常用方劑有紅花桃仁湯、桃仁承氣湯等。
紅花桃仁湯由紅花、桃仁、當歸、川芎、白芍、甘草組成。具有活血化瘀、行氣止痛的功效。主治血瘀氣滯所致的胸脅脹痛、腹痛、便秘等症。
桃仁承氣湯由桃仁、大黃、芒硝組成。具有活血化瘀、通便導滯的功效。主治血瘀氣滯所致的腹脹、便秘等症。
血鼓腹脹的預防,主要包括以下幾點:
- 保持心情舒暢,避免情緒激動。
- 飲食清淡,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。
- 適當運動,增強體質。
- 定期體檢,早發現早治療。
血鼓腹脹是一種常見的疾病,如果出現相關症狀,應及時就醫,以免延誤治療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