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血灌瞳人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血灌瞳人
病證名:見於《太平聖惠方》卷三十三,又稱「目血灌瞳人」或「血灌瞳神證」。此症因血液溢滯於黑睛(角膜)與黃仁(虹膜)之間,導致瞳神(瞳孔)呈現鮮紅或紫濁色,嚴重者血瘀滿布,遮蔽瞳神,使視力驟降。
病因病機:
- 肝膽火熾:因情志鬱結或外感熱邪,導致肝膽火旺,熱入營血,迫血妄行,血溢絡外。
- 陰虛火炎:肝腎陰虛,虛火上炎,擾動血絡,使血不循經而外溢。
- 外傷或手術:眼部受創,血絡受損,瘀血停聚瞳神內外。
臨床表現:
- 瞳神失去正常黑瑩之色,可見鮮紅或紫濁血斑。
- 輕者僅瘀積於瞳神下部,重者血灌滿目,遮蔽視物。
- 伴隨眼脹、頭痛、視物模糊,甚則暴盲。
辨證論治:
- 肝膽火熾證:
- 治法:清熱涼血,瀉火解毒。
- 方藥:清營湯加減,可酌加黃芩、梔子、牡丹皮等以清肝膽之熱。
- 陰虛火炎證:
- 治法:滋陰降火,涼血止血。
- 方藥:知柏地黃湯加減,佐以女貞子、旱蓮草等滋養肝腎。
- 外傷血瘀證:
- 治法:清熱涼血,化瘀止血。
- 方藥:生蒲黃湯加減,配合三七、茜草等活血止血之品。
古籍記載:《銀海精微》云:「血灌瞳人者,因毒血灌入金井瞳人水內也。」指出此症與血熱或外傷所致之血瘀相關,其病位在瞳神,屬肝腎二經所主。
病機探討:從中醫五輪學說而言,瞳神屬水輪,為腎所主;而血灌之症多與肝藏血、主疏泄的功能失調相關。若肝火亢盛或陰虛火旺,皆可導致血熱妄行,上衝目絡。此外,外傷直接損傷眼絡,亦會使血溢脈外,形成瘀阻。此症需辨明虛實,實者瀉火,虛者滋陰,方能標本兼治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