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血寒經遲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血寒經遲是指由於血液寒冷凝滯,造成經血流動不暢而出現月經後期現象。主要症狀包括經行不暢、經血顏色淡、質地稀薄、有血塊、伴隨小腹冷痛、腰痠背痛、畏寒肢冷等。其病因可分為先天和後天兩方面。

先天因素是指由於先天體質不足,導致氣血虛弱、經血運行不暢,進而引發月經後期現象。後天因素則是指後天不良生活習慣,如飲食不節制、過度勞累、受寒邪感染或情緒不穩等,使氣血失調,經血運行不暢。

治療血寒經遲的方法主要有三種。首先是溫經散寒,可以使用艾葉、紅花、川芎、當歸、白芍、熟地等藥材進行配伍,具有溫經散寒、活血化瘀的作用。其次是補益氣血,可以使用黃芪、黨參、白朮、茯苓、甘草等藥材進行配伍,具有補益氣血、健脾益腎的作用。最後是調理月經,可以使用益母草、香附、丹參、赤芍、桃仁、紅花等藥材進行配伍,具有活血調經、行氣止痛的作用。

患有血寒經遲的人應該注意保暖,避免受寒;飲食宜清淡,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;勞逸適度,避免過度勞累;保持心情舒暢,避免情緒波動;還應定期到醫院進行檢查,及時發現和治療疾病。如果長期不治療,可能會引發月經不調、痛經、不孕等症狀,甚至導致不育。因此,患有血寒經遲的人應該積極治療,以免病情惡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