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血寒月經過少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血寒月經過少
基本概念
血寒月經過少乃中醫婦科常見病證,屬月經過少症型之一,其特徵為經血量明顯減少,月經週期基本正常,但每次行經總量少於30毫升。此證多因血為寒凝或陽虛生寒,導致胞宮氣血運行不暢或化生不足所致。
病因病機
外感寒邪
婦女經期或產後攝生不慎,寒邪外侵,客於胞宮,與血相搏,寒性凝滯,致使血脈拘急,經血運行不暢。《婦人大全良方》云:「血得寒則凝結成塊」,寒凝血瘀則阻滯胞脈。
內生寒邪
素體陽虛,命門火衰,陰寒內生,臟腑失於溫煦,氣血化源不足。陽氣虛弱則不能溫養衝任,血海空虛而經量減少。《景岳全書》指出:「凡血寒者,經必後期而至,然血何以寒?亦惟陽氣不足,則寒從中生。」
臨床分型與表現
實寒證
- 主證:經行量少,色紫黯有瘀塊,排出不暢
- 兼證:小腹冷痛拒按,得熱痛減,四肢不溫
- 舌脈:舌黯苔白,脈沉緊或弦緊
- 病機:寒邪客於胞宮,血脈凝滯,經行受阻
虛寒證
- 主證:經量澀少,色淡質稀如水
- 兼證:形寒畏冷,小腹隱痛喜按,腰膝酸軟
- 舌脈:舌淡胖有齒痕,苔白滑,脈沉遲無力
- 病機:陽虛內寒,氣血生化不足,衝任空虛
治療原則
實寒證治法
宜溫經散寒,養血活血,使寒邪得散,血脈通暢。《醫宗金鑒》云:「血寒宜溫,血滯宜通。」代表方劑:
- 艾附暖宮丸(《仁齋直指方》):艾葉、香附、吳茱萸、川芎、白芍、黃耆、續斷、生地黃、官桂、當歸
- 溫經湯(《金匱要略》):適用於寒凝血瘀兼陰血不足者
虛寒證治法
宜溫腎助陽,養血調經,使陽氣復振,血海充盛。代表方劑:
- 大營煎(《景岳全書》)加炮姜:當歸、熟地、枸杞、炙甘草、杜仲、牛膝、肉桂、炮姜
- 右歸丸(《景岳全書》):適用於腎陽虛甚者,酌加附子溫補命門之火
傳統理論補充
《傅青主女科》特別強調:「經水出諸腎」,腎陽為月經來潮之根本動力。血寒月經過少與衝任二脈關係密切,《素問·上古天真論》指出:「任脈通,太衝脈盛,月事以時下。」寒邪侵襲或陽虛內寒,均可使衝任受損,血海不能按時滿溢。
從五行學說分析,此證屬「水寒不涵木」之象,腎陽不足(水寒)不能溫養肝血(木),導致肝血不充,胞宮失養。故治療上除溫陽散寒外,尚需注意調補肝腎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