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血汗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血汗是一種中醫名詞,指的是出汗呈淡紅色,像血一樣的一種病證。多數是由於火邪熾盛,導致血液外溢所產生的。

根據《奇效良方·諸血門》的記載:「血汗,指的是出汗呈紅色,血液從毛孔中流出。也稱為肌衄,是極其虛弱且有火邪的症狀。」

而根據《雜病源流犀燭·諸汗源流》的記載:「血汗的病人,出汗會弄髒衣服,類似被蘇木水染色一樣,即為《內經》中所稱的蔑症,這是因為膽經受熱,導致血液無法正常流通,同時與手少陰脈的氣血相關,所以會出現這種症狀。」

針對血汗的治療,首先需要確定是由於什麼原因引起的。如果是由於火邪熾盛引起的,可以使用涼血地黃湯、當歸蘆薈丸、竹葉石膏湯、人參清肺湯、定命散等方劑進行治療。如果是由於氣虛血少引起的,可以使用當歸補血湯加味進行治療。如果是由於產後引起的,可以使用蝟皮散進行治療。如果是由於情緒壓力過大、悲傷等引起的,血液隨著氣流流動引起的,可以使用黃芪建中湯加小麥、麥門冬,搭配煎湯調下妙香散進行治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