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血積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血積,病證名,是由於瘀血凝結成積所致。瘀血是指血液在體內運行不暢、停滯不通而形成的積聚。血積通常由跌僕、努力、憂怒等因素引起。跌僕是指外力撞擊造成身體損傷;努力是指過度勞累;憂怒則是情緒困擾導致氣機堵塞。以上因素都可能引起氣血運行不暢,造成血液停滯不通而形成血積。

臨床表現

  • 痛有定處:血積通常出現在脘腹部,疼痛位置固定不移,夜晚疼痛加劇。

  • 面色萎黃:由於瘀血堵滯,血液不能上達面部,導致面色蒼白無華。

  • 有蟹爪紋路:蟹爪紋路指手掌上出現類似蟹爪的紋路。由於瘀血阻滯,血液不能流通到四肢,造成手掌上出現蟹爪紋路。

  • 多怒善忘:瘀血阻滯,氣機受阻,導致情緒不暢,易怒且記憶力變差。

  • 便黑或便祕:瘀血阻滯,腸道氣血運行不暢,導致大便呈黑色或便祕。

  • 骨熱肢冷:瘀血阻滯,氣血流通不良,使四肢感到冰冷,同時骨骼產生灼熱感。

治療:治療血積主要以活血化瘀為主。常用方劑包括桃紅四物湯、加減四物湯(東垣)、桃仁承氣湯、三棱煎、抵當丸、大黃(庶^蟲)蟲丸等。

預防

  • 避免外傷。
  • 避免過度勞累。
  • 保持心情舒暢,避免情緒困擾。
  • 適度運動,增強體質。
  • 飲食清淡,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。
  • 定期體檢,早期發現和治療血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