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血瘕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名詞介紹
血瘕,病證名。因瘀血聚積所生的有形腫塊。為八瘕之一。出《素問.陰陽類論》:「陰陽並絕,浮為血瘕,沉為膿胕。」《雜病源流犀燭.積聚症瘕痃癖痞源流》:「血瘕,留著腸胃之外及少腹間,其苦橫骨下有積氣,牢如石,因而少腹急痛,陰中若有冷風,亦或背脊疼,腰疼不可俯仰。《類證治裁.痃癖症痃諸積》:「血瘕,經行勞動感寒,留絡不去,腰腹急痛,宜血瘕方或調經散。」
血瘕的病因病機
血瘕的病因病機,主要有以下幾點:
- 氣血失調:氣血是人體生命活動的基本物質,氣血調和則百病不生,氣血失調則百病叢生。血瘕的發病,多由於氣血失調所致。
- 寒凝血瘀:寒凝血瘀是血瘕的重要病機。寒凝血瘀,可導致血液運行不暢,形成血瘀。血瘀日久,可導致血液凝聚成塊,形成血瘕。
- 經行不暢:經行不暢是血瘕的常見病因。經行不暢,可導致經血瘀滯,形成血瘕。
- 外傷:外傷可導致血液外溢,形成血腫。血腫日久,可導致血液凝聚成塊,形成血瘕。
血瘕的臨床表現
血瘕的臨床表現,主要有以下幾點:
- 腹部腫塊:血瘕的主要表現是腹部腫塊。腫塊多位於下腹部,質地堅硬,活動度差,可伴有疼痛。
- 月經不調:血瘕患者常伴有月經不調,表現為月經量多、經期延長、經血有血塊等。
- 腰痛:血瘕患者常伴有腰痛,疼痛可放射至下腹部。
- 其他症狀:血瘕患者還可伴有頭暈、心悸、失眠、多夢等症狀。
血瘕的診斷
血瘕的診斷,主要根據患者的臨床表現,結合相關檢查進行。
- 臨床表現:血瘕患者多有腹部腫塊、月經不調、腰痛等症狀。
- 相關檢查:血瘕患者的B超檢查,可見腹部有腫塊,腫塊多位於下腹部,質地堅硬,活動度差。
血瘕的治療
血瘕的治療,主要以中醫中藥治療為主。中醫中藥治療血瘕,有以下幾種方法:
- 活血化瘀:活血化瘀是治療血瘕的重要方法。活血化瘀的中藥,常用有當歸、川芎、桃仁、紅花等。
- 溫經散寒:溫經散寒是治療血瘕的重要方法。溫經散寒的中藥,常用有附子、乾薑、肉桂等。
- 補氣養血:補氣養血是治療血瘕的重要方法。補氣養血的中藥,常用有黃芪、黨參、白朮等。
血瘕的預防
血瘕的預防,主要有以下幾點:
- 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: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,可以有效預防血瘕的發生。
- 注意經期保健:注意經期保健,可以有效預防血瘕的發生。
- 避免外傷:避免外傷,可以有效預防血瘕的發生。
血瘕是一種常見的婦科疾病,如果不及時治療,可導致嚴重的後果。因此,女性朋友在日常生活中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